戴炜栋,1940年12月生于上海市,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、校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62年上外英语系毕业留校任教,曾先后担任上外英语系主任、经贸系主任、常务副校长、校长、党委书记等职。他是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,兼任教育部高等外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,上海市通用外语等级考试专家组组长等职。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,曾获国家社科基金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。
对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戴炜栋教授来说,2000年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实施拓展办学空间的计划。戴炜栋介绍说,在国家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,位于上海市区占地220亩的上外校园,空间过于狭窄,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,因此,拓展新的办学空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步骤,也是学校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。
戴炜栋回顾说,在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中,上海外国语大学曾经进行过两次大改革,实现了两次大发展,此次改革,上外人称之为学校的第三次大改革。
80年代中期,上外果断调整学科建设方向,将单科性外国语学院转变为多科性外国语大学,这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是第一家。上外的复合型人才分两大类,一类是外语和社会人类专业的复合型,一类是外语双语种复合型。目前,上外是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一所拥有文学、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学位授予权的学校,复合型专业学生已占有全校学生总数的50%以上。
1993年,在全国率先进行收费招生改革试点。尽管当时学校所收费用只占学生培养成本很少的一部分,但它打破了国家一包到底的大学培养模式,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因此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上外在迎接挑战中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改革,办学效益大大提高,1995年在教育部部属院校中名列第一,以后几年也都在前五名之内。
戴炜栋认为,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的上外第三次大改革,将使上外朝着“现代化的、高水平的、国际同类高校中著名的社会主义外国语大学”的目标前进,从而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。这次改革的序幕拉开之时,适逢中国即将加入WTO这一新的形势,所以,学校的办学特色、定位和发展方向都需要作一番前瞻性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分析与论证。
戴炜栋说:目前,占地1000亩的上外“松江校区”已经完成规划,即将动工兴建,明年9月就可以进行首批招生。对松江校区的规划,学校极其重视,研究形势,听取意见,反复研究论证,总的思路是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遇,把上外办大、办活、办好。而在具体做法上,将根据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,进一步拓宽专业设置,比如在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非通用语种方面进行补缺,培养税收、税制等方面的涉外型专业人才,等等。戴炜栋强调,新校区将尝试符合时代要求的办学体制和运作机制,从而带动学校的超常发展。
戴炜栋还介绍说:除了新校区的建设外,上外拓展办学空间的战略也包括办学渠道的多样化。近几年,上外采取与企业合作、与区县合作、与外省外国合作的方式,提高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,受到了社会的欢迎。今年,上外与苏州吴中集团签约,合作进行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,这将为上外立足上海、辐射周边的“走出去”战略提供有益的经验。